站内公告:
2023-04-18 06:53:30
科学技术馆(简称)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的新型社会教育阵地和科技普及阵地。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该馆的建成使用,对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馆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史博物馆是今天科学技术博物馆诞生初期最早的一种形态。17世纪末期,受欧洲文艺复兴思想的推动,当时一大批科学巨匠深刻地意识到普及大众科技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知识为万民之物”。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支配下,许多科学家把用来做科学研究和为实验而收集到的动、植物、矿物标本及皇宫贵族的收藏品集中起来,向社会公众展出,供人们参观和研究,以达到教化公众,开阔视野,传播知识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科学技术博物馆的最初形态——自然史博物馆。18世纪前后,英国、法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纷纷建立起类似于自然史博物馆的场所,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19世纪初,在工业革命的带动下,科技进步的力量受到空前的重视。为了宣传工业革命的成果,一些工业国家成立了展示和收藏工业设备、科学仪器和反映工业成就的博物馆,这种形态的博物馆被人们称之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19世纪末期,以德国著名电力工程师奥斯卡?米勒为代表的科学家,在筹建德意志博物馆时,提出展示动态展品和观众参与型展品的展教理念,同期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德意志博物馆首创了在博物馆中展示动态展品和观众参与型展品,开创了科普教育场馆由静态陈列方式向动态参与方式转变的历史先河,使早期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为主,向教育为主的轨道转变,从而引发了科普教育场馆的深刻变革,为现代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建设开辟了道路。
到20世纪初叶,1937年在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发现宫”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博物馆——即科学和技术(或称科学技术馆)的最初形态。它的创建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让?佩兰提出:科技博物馆应该把人们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上,以培养科学精神的教育思想。让?佩兰主张以教育和实验为标志的新教育理念又一次推动了科技博物馆展教方式的变革。“发现宫”的建成彻底放弃了传统博物馆的“收藏”功能,成为完全以教育和实验为目的新型科普教育场馆。让?佩兰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开创了科技博物馆历史上全新境界,迅速影响着世界的许多国家,成为20世纪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建设科技博物馆仿效的典型,是现代科学和技术中心(科学技术馆)比较流行的展教形态。
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劲动力。世界各国对科技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大力开展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在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上下功夫。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建立科学中心或科学技术馆,这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科技馆是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旧金山探索馆的出现解决了基于以美国为代表的青少年对基础学科的不感兴趣和基础教育所处的困境,通过互动展品的动态演示,激发公众兴趣的探究性学习法。
从几百年的科技馆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科技馆的诞生和发展是科学技术普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的结果。
我国科技馆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设施,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年来经历了一次科技馆建设的高潮,新建、改造了一大批科技馆。截止于2013年底,全国共有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科技馆361个。全部科技馆建筑面积合计23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合计103万平方米,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科技馆建筑面积18.15平方米。
一、 科技馆在社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馆是向公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倡导科学精神,增强公众求知、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以及参与科学技术进步意识的重要科技教育场所。科技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增强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进程中,为国民学习科学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不仅成为公众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发展创新文化的重要手段。
1.科技馆的教育目的性。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的《科技馆建设标准》指出:科技馆是一个不追求赢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科普宣传教育机构。它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的功能是向公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作用。
从科技馆的产生、演变和目前这一事业在各国的发展来看,正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引发了科技馆的变革,使科技馆的建设围绕社会公众教育的需要进行。在展教思想上,现代科技馆强调“边动手,边动脑”,展教的重点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开发人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展教内容上,现代科技馆以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原理、应用和发展为主,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学习与了解;在展教手段上,现代科技馆不仅改革静态陈列方式,大量使用声、光、机、电等动态技术,而且开始引进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影像技术等先进手段,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接受生动直观的教育。
2.科技馆的教育特征。
(1)展示教育性。科技馆以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的科技展品为载体,向公众展示了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些展品对参观者的感官产生强烈刺激,引起其浓厚的兴趣,激发其思维和想象,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2)活动教育性。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只能看,不能动”的参观方式,参观人员可以动手操作。特别事科技馆对青少年学生开放,吸引了许多教师和学生参加科技馆的活动,并将其视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
(3)发展教育性。科技馆在促进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公众继续教育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馆是社会教育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面向社会公开开发的特殊学校。它把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对科技人员实行再教育以及向社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其基本任务之一,通过举办学术讲座、专业技术培训班、科普讲习等方式为科技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从而对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科技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科技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时代发展的今天,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快群众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科技馆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为目的,组织实施科普展览及相关社会化活动的科普宣传教育机构。它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设施,是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大众尤其是面对青少年科技传播的重要阵地。科技馆通过组织实施科普展览及相关的社会化活动,向公众讲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科学原理、现代技术应用以及科技最新成果和未来展望,激发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亲身体验和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需求,增强公众的探索和创新能力,达到科学教育、普及、传播和应用的作用,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推进群众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科技馆与群众文化建设的关系。
科技馆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窗口,与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素质、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等均有很大的关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要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和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文化建设的成果。而科技馆正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技术普及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而科技馆强调的参与过程的自主性,体现了观众的主体性。科技馆展品的趣味性、可参与性从手段到目的体现的“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也完全切合群众文化的“自我参与性”、“自我开发”,具体说,即科技馆的参观过程充分体现了公众的自身参与。科技馆从参观的设计上以公众为主导,“学什么”、“学多少”完全由公众自主决定,在参观过程中获得愉快,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在多次传播中达到目的,进而发展到自我开发,产生良性循环。
3.充分发挥科技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突出科普阵地功能,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作为提高全民政治素质的场所,要结合我国国情,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重点宣传党和政府现阶段的目标和政策措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使公众明白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重点宣传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能源的节约、安全健康的保障,使全民不断提高了解科学知识的水平,使全民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作为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的窗口,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全民社会主义道德工程建设;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使人们能够自觉履行家庭和社会责任以及法定义务;加大对法制宣传力度,树立全民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使全民遵纪守法,能够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义、作奉献、促和谐的社会氛围。
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阵地,要充分利用科技馆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以及寓教于乐等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灵活多样的科学培训活动,增加动手实践的操作项目,让学习者亲自体验,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利用教育前言阵地,举行各种科学内容的讲座,发挥科普场馆的科普教育作用;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为广大民众提供科普教育服务。
(2)突出公共服务功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丰富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层次化、多元化的综合服务是现代科技馆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在服务的内容方面,科普展览内容要针对公众不同的年龄特点、教育背景、职业层次及汲取科学知识重点的差别进行设置。
提升服务质量。科技馆的服务不仅要确保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更要追求工作的精确化和高效化。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必须进行持续改进、深化和创新,不断提升质量品质。
加强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馆公共文化资源走向合理、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善于使用人才。二是,要善于培养人才。三是,要善于关心人才。四是,要善于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举措,使科技馆建立起既符合群众文化需要,又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机制,培养理论知识过硬、业务能力过强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三、科技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
科学素质包括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把握,更体现了对科学精神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献身精神,以及辩证的、开放的、多维的思维方式。我们简单地理解国民科学素质,就是公众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敢于拼搏的勇气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整体国民科学素质反映出的是一种国家精神的体现,国家的现代化首先要求人的现代化,只有高度重视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并使之固化为一种永久的国民科技意识,升华为一种民族追求、民族精神,成为民族持续发展的最持久和最不可缺少的社会推动力,才能带来国家强盛、民族振兴。
纵观世界发展史,从英国产业革命成功,到日、德战后经济迅速腾飞,从美国经济全面振兴直至称雄世界,无一不是这些国家发展科技、重视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的结果。
(2)国民科学素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科技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知识的差距,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差距。” 所以,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不仅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决定着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成为现实,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更加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知识的生产、学习和创造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而科学素质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素质的核心素质,成为现代社会健康、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
(3)发达国家对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视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国际间以经济、科技实力、教育发展水平为主要支柱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更深层次的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面对21世纪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各国政府纷纷把目光聚焦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上。
日本既缺乏资源,又缺少能源,却能牢牢抓住自己唯一的资源——智力资源,一天也没有放松过普及科学知识。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让每一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本科学书籍”的口号,出版的科普读物“蓝背书”将科学与日本的每一个国民紧紧联系在一起。
1994年,美国《为了国家利益的科学》提出发展科学的5项“国家目标”,第五项即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更是提出要把美国变成一个终生学习不止的“全民皆学之邦”。
英国是按人均计算诺贝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素有重视科学事业的传统,同时注重加强科普教育。正如英国内阁首席科学家Stewart教授所说:“英国科技发展战略是:一手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手抓科技普及。”
四、我国科技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加上我国的科技馆事业起步较晚,使我国的科技馆在建设理念、教育功能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展品更新的问题。按照国内科技馆的一般规律,一个新馆对观众的吸引热度一般在3~4年左右,并且这期间观众量呈逐年递减趋势。这种“新馆效应”的影响程度,与科技馆展品更新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国际上相关经验,为了保持科技馆对观众的吸引力,每年展品的更新率应不低于10%。而我国大多数科技馆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展品更新率远没有达到。
2、教育目标与功能的问题。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接受科普教育的对象也是多层次的。但是,由于科技馆的资源投入有限,对于展品所能够开发的教育功能、以及单独设置的围绕科技馆教育宗旨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功能则比较匮乏。
3、发展模式与前景的问题。科技馆的展示框架和展示内容确定以后,就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展示模式,即以一个个机械互动展品让参观者体验物理学、数学领域的基本原理,展示上没有清晰的故事线,展品之间也没有明确的联系,绝大部分展品只表现某项知识点,并且对涉及化学、生物、生态、能源、材料等学科的原理展示不多,这种展示模式束缚了科技馆在现代教育领域里作用的发挥,很难在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方面有所突破。
4、现有规模与社会需求的问题。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广大公众的科技意识不断提高,使科技馆现有规模与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节假日的接待量大大超过原设计接待能力,超负荷的接待工作隐藏着安全隐患和学习效果差等诸多弊端;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与科技馆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日观众量极不均衡。每周一至周五学生上课时间,科技馆观众稀少(学校春游、秋游期间除外),这个时间段科技馆展厅相当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科技馆发展思路
(一)对内挖潜。
1、注重队伍建设,建立创新团队。以创新型、学习型的队伍建设为目标,通过科学的分工协作,注重职工队伍的素质教育能力建设和创新能力建设,突出工作重点、优化配置资源、培养组织的核心能力,把科技馆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管理效率高、充满活力的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组织。
2、深化科普活动,丰富科普内涵。在丰富科普展示内容的基础上,创新主题科普活动。以社会课题创新主题科普活动,调动科技馆各种科普形式(展览、培训、实验、竞赛、影视、报告会等)整体联动,以各种教育手段为活动主题服务,深化科普活动的内涵,使科技馆的科普活动达到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目的。
3、加强调查研究,拓展科普功能。加强调查研究,根据社会需求,找准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教育和成年人的继续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引进和创新一系列的教育形式,使科技馆逐步形成涵盖小学、初高中、大学和成年人的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科普教育形式和内容,把科技馆打造成为广大公众的科普活动中心。
(二)对外整合。
通过社会整合,将社会文化内化于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使科技馆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融入全社会信息、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大系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重要的社会角色。
通过馆校联合,让科技馆承担起学校部分科学课的教学任务,使科技馆的素质教育与学校“应试教育”有机结合;通过馆企联合,把科技馆的科学知识教育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产品相结合,使科普活动有一个从抽象到生动,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增加科普活动的生动性和时效性;通过馆馆联合,加强与本地区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事业的专业科普场馆的联合,一方面通过场馆资源整合,丰富科普活动的内涵;另一方面为主题科普活动服务;通过馆政联合,充分利用科协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丰富的科普活动经验以及下属的学会、协会和研究会的人才资源。依托外援,借势发力,增强科普工作力度,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
(三)加强宣传。
在当今信息社会,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叫人应接不暇,那种“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难以符合时代的节拍。2009年5月,武汉科技馆对观众到馆参观获取信息渠道进行了调查,通过互联网的占9.5%,通过报刊的占6.3%,通过电视的占5.3%,通过广播的占1.1%,而获取信息渠道最多的反而是“朋友介绍”这种最原始的信息传递方式,占到了37.9%。调查表明,科技馆通过媒体对自身的宣传远远不够,并且,如何能够最经济、最便捷、最大范围地把科技馆的信息传递给主要服务对象的宣传方式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尝试。
六、协调发展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技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才能得以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发展变化。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出惊人的物质财富,使人们在征服自然中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但人与自然的对立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过度地开发和征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使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和人口膨胀等危机。如果人类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社会发展失调、动荡甚至灾难。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常设展览,还是临时展览都必须始终关注这一问题。
2.科技旅游是科技馆在新形式下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科技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它强调旅游的科学教育功能,以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为宗旨,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科技旅游对科技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科技馆必须在展品的配置和布展过程中充分调动人们的感官,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展品;其次,科技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技旅游场所,必须在服务与观众的满意度上下功夫,在时间上作相应的调整。
3.不断拓展场馆功能与服务范围,奠定科技馆事业发展的后劲。
科技馆展览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它的运行目的不是也不应该是经济效益,而恰恰应该是促进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是展教思想的更新:展览教育的重点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将转到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上来;其次是展教形式的不断拓展,加强薄弱环节,填补空白点:例如化学、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高新技术与基础原理的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等;再次是展教形式的充分发挥:保持展品的更新率,有条件的扩建展厅,保持常设展览与时俱进、捕捉社会热点,积极举办临时展览、扩大社会影响,大力组织巡回展览,建立网站甚至网上科技馆,共享展览资源等。
科技馆要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公民终身教育的课堂,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不断拓展场馆功能和扩大服务范围,加强与教育和旅游部门的密切合作,才能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真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四有”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它注重对公众科学思想、知识、方法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参与、互动、探究的方式,对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普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相信在越来越多的关注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科普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文章来源江苏华辰教学设备有限公司转载需保留出处:http://www.jshuachen.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